美国明尼苏达大学Ke Wang团队发表了题为“Easy-to-configure zero-dimensional valley-chiral modes in a graphene point junction ”的工作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。 本研究展示了一种石墨烯点接触器件架构,其中易于配置的零维谷手性PN结能够携带估计极化率约为80%的谷电流。这项工作为操纵谷量子数和可扩展的谷电子学提供了一个构建模块。 背景 在二维材料中,谷自由度可以被操纵以实现低耗散的量子电子学,称为谷电子学。在双层石墨烯具有不同原子或电静配置的区域边界上,已经实现了谷极化电流。然而,这些器件的制造和操作要求限制了设备的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。 主要内容 器件架构开发:开发了一种点接触(PJ)器件架构,其中PN结和量子点接触(QPC)在器件中心同时定义。 零维PN结:通过改变栅极电压,可以轻松地电静地配置PN结和QPC。 谷手性模式:通过特定的栅极配置,引入了谷手性模式,这些模式在P到N区域的电流主要由K谷的谷手性1D模式携带。 谷手性量子霍尔态:在高磁场下,观察到具有拓扑保护的高极化谷手性量子霍尔态。 实验细节概括 样品制备:在预先沉积的底部栅极上转移六方氮化硼(hBN)封装的双层石墨烯(BLG)堆叠层。 器件定义:通过电子束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定义了器件的最终几何形状。 电学测量:在4.2 K的低温下,使用四探针技术测量了量子传输。 磁场实验:在高达6 T的磁场下进行了电学和磁电学测量。 创新点 易于配置的零维谷手性PN结:通过改变栅极电压,可以轻松地电静地配置PN结和QPC。 谷手性模式的直接观测:通过特定的栅极配置,引入了谷手性模式,这些模式在P到N区域的电流主要由K谷的谷手性1D模式携带。 拓扑保护的谷手性量子霍尔态:在高磁场下,观察到具有拓扑保护的高极化谷手性量子霍尔态。 零维PN结的电学特性:通过四探针测量,观察到了PN结的量子隧道效应,其电阻随着位移场的增加而单调增加。 谷手性模式的观测:在特定的栅极配置下,测量到了谷手性模式的存在,其电阻显著小于非手性配置。 谷手性量子霍尔态:在高磁场下,观察到了谷手性量子霍尔态的Shubnikov-de Haas振荡,其振荡最小值接近h/(4e^2)。 谷极化的估计:通过并行通道模型,估计了谷极化率约为80%。 结论 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石墨烯点接触器件架构,通过电静配置实现了零维PN结和谷手性模式。这些模式可以轻松地配置和调整,为谷电子学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平台。 图文内容
图1. 电场定义的零维PN结。(A) BLG器件的光学图像,展示了多个水平底栅和垂直顶栅。(B) 典型的预图案化底栅的AFM表面形貌。(C) 沿(B)中红线的1D切片,显示了小于1纳米的粗糙度,这对于弹道电场操作至关重要。(D) 设备结构示意图,包括多个顶栅和底栅。栅电压的变化将BLG电场划分为两个N掺杂(P掺杂)和两个绝缘区(具有Δ和2Δ能带隙)。(E) 顶(底)栅电压为(Vt1, Vt2, Vb1, Vb2) = (-2.5 V, -5 V, +2.5 V, +5 V)时显示,带隙在设备中心的PJ处并未闭合。(F) 和(G) K和K′谷的载流子对测量的隧穿电流的贡献相等,且没有谷手性。(H) 随着底栅电压从(Vb1 = +2.5 V, Vb2 = +5 V)偏移ΔVb1和ΔVb2,测得的四探针电阻。电阻峰值出现在ΔVb1 = ΔVb2 = 0时建立的PJ,电阻值在远离峰值的情况下下降。(I) PJ电阻随位移场的变化。(J) PJ电阻随直流偏压VDC的变化,在不同的D场下从D/ε0 = 0.14 V/nm(蓝色)到D/ε0 = 0.26 V/nm(红色),增量为0.01 V/nm。
图2. 易于配置的零维谷阀(A) 设备的电场配置,将顶(底)栅电压视为一个单独的栅电压,电压(Vt1, Vt2, Vb1, Vb2)分别为(+2.5 V, -5 V, -2.5 V, +5 V)。图中显示了沿两个对角方向的1D能带图和2D载流子密度分布。在N掺杂(P掺杂)区和绝缘区(具有-Δ和2Δ能带隙)的共同角落,能带隙和载流子密度同时反转,PJ被定义为满足谷-手性模式的条件。(B) 和(C) 尽管两个谷的量子隧穿都在预期中,但从P区到N区的电流主要由K谷的谷-手性1D模式传导。(D) 测量的四探针电阻的定性特征,随着两个底栅电压从(Vb1 = -2.5 V, Vb2 = +5 V)的偏移ΔVb1和ΔVb2进行调节。当ΔVb1 = ΔVb2 = 0时,谷-手性PJ建立,电阻峰值出现;当两个绝缘区变为掺杂状态时,电阻值下降。(E) 测量的四探针PJ电阻与位移场D的函数关系。(F) 测量的PJ电阻与直流偏压VDC的函数关系。测得的PJ电阻显示了如预期的欧姆行为,并且在PJ附近的类型2隧穿有效屏障消失时,对D场的依赖性较弱。(G) 估计的谷极化和(H) 在不同D场下的净PJ电阻,从D/ε0 = 0.14 V/nm(蓝色)到D/ε0 = 0.26 V/nm(红色),增量为0.01 V/nm。类型2隧穿在非平凡模式中的估计通过反向净PJ电阻与4e²/h之间的差值(H插图)来完成。
图3. 具有拓扑保护高极化的谷-手性量子霍尔态(A) 在不同的位移场下,谷-手性态PJ的Shubnikov–de Haas振荡电阻图,从0.19 V/nm(紫色)到0.23 V/nm(红色),增量为0.01 V/nm。图中数据垂直偏移1.5千欧姆,彩色虚线表示h/(4e²)——这是预期的谷-手性态的电阻。振荡的深度出现在费米能级位于P区和N区的Landau带隙中(虚线和相应的Chern数),与每个D场的体载流子密度一致。插图:振荡深度的电阻对B场的依赖性较弱,值约为h/(4e²)。(B到E) 压缩态(红色:P型;蓝色:N型;黄色:零能量K谷-手性;紫色:零能量K′谷-手性)和不可压缩态(白色)的空间分布。在整数体填充时,电子输运完全通过K谷(B)和K′谷(C)的谷-手性态进行,从而观察到电阻的深度为h/(4e²)。在部分体填充[(D)和(E)]中,体区中的反向散射电阻与谷-手性电阻h/(4e²)串联,导致电阻峰值的出现。(F) 在所有四个区域中使用相同符号的D场(Δ区域)的控制实验(平凡配置),其中预期没有两个谷的谷-手性量子霍尔态(G和H)。随着B场的增大,ν = 0 Landau带隙增加,测得的电阻急剧增加并最终饱和,这与振荡行为形成对比。
|